ARP系统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English中国科学院北京总部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
第九届汞全球污染物国际会议 |
第九届汞全球污染物国际会议
会议发起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
会议承办单位 |
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贵州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 ||||||||||||||||||||||||||||||||||||||||||||||||
会议名称 |
中文 |
第九届汞全球污染物国际会议 | |||||||||||||||||||||||||||||||||||||||||||||||
英文 |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rcury as a Global Pollutant | ||||||||||||||||||||||||||||||||||||||||||||||||
会议举办地点 |
贵阳 |
是否为国际组织系列会议 |
□是√ □否 | ||||||||||||||||||||||||||||||||||||||||||||||
会议日期 |
2009年6月7日-12日 |
会议批件文号 |
科发外审字[2008]199号 | ||||||||||||||||||||||||||||||||||||||||||||||
与会代表人数 |
国内165名,国外388名 | ||||||||||||||||||||||||||||||||||||||||||||||||
会议主席、秘书长姓名 |
会议主席:冯新斌 会议副主席:Marc Lucotte 江桂斌 会议秘书长:商立海 | ||||||||||||||||||||||||||||||||||||||||||||||||
会议背景介绍(会议的申办筹办情况、国际系列会议应包括该系列会议及其相关国际组织的背景介绍): 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在北欧和北美的偏远地区的湖泊中鱼体汞含量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食用水产品标准。通过研究发现,这种汞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汞,通过大气传输迁移到这些偏远地区,并以干、湿沉降的形式进入生态系统造成的。这是一种全新的污染传输模式,打破了污染源排放的汞只对当地生态环境有影响的传统认识。由此,科学家们意识到,要解决环境汞污染问题,需要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1990年,在瑞典科学家Oliver Lindqvist教授的倡议下,第一届汞全球污染物国际学术会议在瑞典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汞是一种全球污染物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并确定该会议每2-3年召开一次。 1990年第一次在瑞典举办以来,“汞全球污染物国际会议”已成功在世界各地举办了8届,下表是往届汞会议的基本情况。 表往届汞会议的基本情况
2004年,在斯洛文尼亚召开的第七届会议上,经过激烈竞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冯新斌研究员代表中国取得了“第九届汞全球污染物国际会议”在中国召开的主办权。第九届会议拟于2009年6月7日-12日在贵阳举行,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贵州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协办。会议主席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冯新斌研究员担任,副主席由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Marc Lucotte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研究员担任。
会议筹划指导委员会分别于2007年12月15日-18日和2008年11月20日-23日在贵阳召开两次会议,就会议的主题、专题的设置和组织、特邀大会报告的选择、会议的经费预算、会议组织安排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为顺利举办大会提供了有效保障。
| |||||||||||||||||||||||||||||||||||||||||||||||||
会议具体情况介绍(会议的整体规模、与会重要人员介绍、学术报告情况、重要领导人出席会议情况等):
本次会议参会代表共553人,包括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韩国和挪威等4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外代表388人,国内代表165人。 与会的知名学者和专家众多,以下是几名专家的简介。 1、 郝吉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现任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兼任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与环境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J. of the Air &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副主编等职。研究领域为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主持酸沉降控制规划与对策研究,划定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被国务院采纳实施。以北京为典型城市,建立了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方法,促成我国轻型车排放标准与欧洲标准的接轨。获得国家和部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10次,主讲“国家精品课程”一门,获全国高等教育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代表性箸作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手册》、《酸沉降临界负荷及其应用》、《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等。 2、 Marc Lucotte,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教授,担任本次会议副主席; 3、 Milena Horvat,斯洛文尼亚Jozef-Stefan研究所环境研究部的首席科学家,2004年在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市)召开的第七届汞全球污染物国际会议的主席; 4、 Parisa Ariya,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大气和海洋科学系教授,在汞的大气以及大气/水/雪界面间的化学反应研究领域造诣颇深; 5、 Joel Blum,美国密歇根大学地质科学系教授,国际上利用汞同位素研究汞环境行为的知名专家; 6、 Mineshi Sakamoto,日本水俣病研究所研究员,国际著名的汞健康专家; 7、 William F. Fitzgerald,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海洋科学系教授,国际知名的海洋环境汞研究专家; 8、 Steve Balogh,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环境研究的市政委员。研究领域为汞在河流及流域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水污染等; 9、 David G. Streets,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资深科学家; 10、 Gary Stern,加拿大海洋渔业部的科学家; 11、 Robert Mason,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海洋科学系教授。 12、 江桂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心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环境化学》杂志主编,《色谱》杂志副主编,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青年科学家小组”和国基金委创新群体“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形态、环境过程与毒理”学术带头人,国际环境科学与技术领域著名杂志“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副主编和“Chemosphere”,“Anal. Chim. Acta”, “Intern. J. Environ. Anal. Chem.”等国际杂志编委。《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学进展》等10余本国内核心期刊编委。
大会共交流科技论文摘要862篇,其中大会主题报告4个,分会场口头报告299个,分会场5分钟短口头报告加展板形式229个,展板报告300多个。会议分为“食鱼导致的甲基汞和n-3不饱和脂肪酸暴露”、“污染控制与修复”、“汞污染的社会经济影响”、“流域水平上汞的动力学研究”、“自然过程的汞释放”、“人为源和汞向大气的释放”、“极地生态系统的汞循环”、“全球变化对汞循环演化规律的影响”、“汞污染的社会经济影响”、“汞形态新技术新方法”等23个专题。
会议开幕式由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冯新斌研究员主持。贵州省副省长谢庆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刘丛强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贵州省副省长谢庆生、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庄绪亮、贵州省环保厅姜平副厅长、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刘丛强等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 |||||||||||||||||||||||||||||||||||||||||||||||||
会议产出情况介绍(会议宣言、纪要、共识等,达成的合作意向,对国内该领域研究的推动作用等):
会议专题纪要: 1、在甲基汞和n-3不饱和脂肪酸的食鱼暴露专题中,利用先进的化学、微生物学技术,并从分子尺度(例如分光镜和稳定同位素技术、结构生物学、分子仿真模拟、地球化学建模以及功能基因组学)大大促进了汞形态转化和甲基汞产生的生物地球化学的控制因素研究。尤其是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的细菌在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不同角色,不仅仅在汞甲基化过程,同时也在去甲基化和还原反应中。微生物学已经进行了实验室纯培养和混合菌体,如生物薄膜的研究。这些室内和微观实验研究对于这些反应,例如汞甲基化的不同新陈代谢途径可以提供新的视角。 2、关于汞在野生生物的研究,食鱼汞暴露的健康效应证实鱼体汞含量需低于1ppm。此外,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汞污染导致野生生物在陆地区域的健康影响低于其在水体区域的影响。 3、关于汞污染控制与修复,汞控制的可用性解决方案的全过程分析现在已经成为标准。对于改进已有的多种污染物的控制技术从而提高汞的捕获已经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工作,对于捕获汞的不同吸附剂和代用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 4、至于社会经济方面,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控制发展中国家汞释放进入环境的一系列建议。然而考虑到很多地区的执行成本和投资收益比问题,减少汞排放在不同的地区应该按照其实际情况执行。 5、流域尺度上的汞动力学研究颇受关注,流域内汞的输出和沉降作用无关,而且相当量的汞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储存在流域内。溶解有机质的含量和性质可以控制汞的传输,还有可能控制汞的生物有效性。因此,汞的输出与植物的分解以及土壤的形成过程紧紧相联。流域的扰动,如伐木,能够改变流域的水文条件而加重汞的问题,或者增加汞的甲基化作用。 6、“汞与气候变化”专题显示极地地区大气汞损耗事件的时间、频率和强度对于温度、风速和海面冰层环境变化反非常敏感。此外,气候变化造成的生物生产力的增加对于汞在北极湖泊和河流沉积物的积累具有重要贡献,这也解释了最近几十年来一些水生系统中鱼体汞含量增加的原因。 7、至于颇受关注的海洋环境,地中海的特殊案例分析是这方面的第一次研究,其研究表明地中海的汞确实源于自然源。而且,利用汞稳定同位素加标示踪表明其对于理解大陆架沉积物和远洋水体最小含氧层中甲基汞的来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8、自然过程的汞释放研究现在有一些制约因素,例如火山作用和生物燃料燃烧。我们对于汞从土壤和陆地植物系统的吸收和释放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我们已经可以对这些过程进行模型研究。最终,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地表水体中汞氧化还原的控制要素。 9、汞的稳定同位素分会是本次会议的一大突破。本次会议第一次将汞的稳定同位素研究作为专题分会场,这证实了汞同位素分馏是客观存在的。主要的科学发现包括质量不相关分馏效应等。室内实验、野外观测和模型研究从各方面都表明了其在全球汞循环研究的作用,汞同位素技术的发展对于汞的迁移转化和来源示踪研究比其他任何技术都更加有发展前景。
本次会议是汞全球污染物国际系列会议第一次在中国举办,通过这次会议的召开,不仅为我国众多学者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汞污染防治技术提供了平台,而且还可以让世界各国科学家充分了解目前中国在汞污染领域的研究水平,促进我国学者与世界各国防治汞污染学家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中国学者参与汞的研究,推动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学术水平,带动学科和人员建设,形成一支专业的研究队伍;对巩固和发展我国汞的地球化学研究,科学正确地评价我国的汞污染现状,预防、控制和解决我国汞污染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
会议申办主办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 会议组织的经验: 1. 本次会议由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协办,其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领导下的,为在中国召开国际科技会议和开展国际间科学技术交流活动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该中心具有的丰富的国际会议组织管理经验,是本次会议成功举办的关键。 2. 本次会议的学术活动的组织安排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冯新斌研究员领导的小组(包括3名副研究员、3名助理研究员、2名外籍博士后和10名研究生)和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Marc Lucotte教授领导的小组(包括2名研究生)负责。Marc Lucotte在第九届汞全球污染物国际会议中担任副主席,其主持了加拿大国内以及国外的很多国际会议,具有丰富的组织经验,对于本次会议学术活动的成功安排具有重要的作用。 3. 本次会议于6月9日20:00至22:00举办了多彩贵州秀,并且在会议期间开辟黄果树瀑布、天河潭、青岩古镇、荔波大小七孔、西江苗寨等旅游路线,向国内外朋友介绍贵州的秀美风光和民俗人情。贵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地貌特征,宜人的气候和美景,不但蕴涵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多彩的融合32个民族的风俗。本次会议的召开,对于国内外朋友了解贵州、发现贵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 加强文化体育活动交流,对于缓解会议期间参会代表紧张的工作,促进各国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次会议于6月11日20:00至22:00举办了露天音乐与啤酒晚会,安排了精彩的文艺表演和音乐舞会,各国参会代表也即兴上台表演,奉献精彩的民族经典音乐。精彩的表演,绚烂的音乐,助兴的啤酒,使晚会气氛异常热烈。另外,6月10日下午还举办了一场中外足球友谊赛。 5. 会议期间招募本所研究生担当服务志愿者,提高研究生英语口语水平,使得一大批参会的研究生能有机会与国际国内知名学者交流和探讨,开阔了视野、接触到了本领域的前沿。
会议组织的不足: 1. 会议的时间安排,中午休息时间较短,过于紧张,多数国外代表由于时差,参加会议的状态不好 2. 贵州饭店的组织接待能力有限,加上第一次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国际会议,在餐饮、会场服务等方面有所欠缺。 3. 展板报告缺席较多,今后需做好补救措施。 4. 甲型流感对于会议的影响,尽管本次没有出现一例,但是部分代表由于此原因没有出席本次会议。 5. 金融危机对于会议的影响,很多知名国外代表因为预算削减未参加会议。 6. 会议赞助以国外仪器展商为主,我国的仪器公司水平较落后。 7. 国内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参加较少,需进一步加强本系列会议在国内的影响力。 8. 部分国内代表在英语表达能力及与国际学术界交流主动性方面尚有一定欠缺,从而限制了更深层次的交流。
| |||||||||||||||||||||||||||||||||||||||||||||||||
对我院国际会议资助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1. 会议申请者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是会议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对于我院国际会议资助的申请者,应全面考察其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对于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可适当加大资助强度。 2. 国际系列会议发展较为成熟,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举办模式。如本次汞全球污染物国际会议,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在会议的筹划指导、日程安排、代表资助、学术形式等方面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同时在其学术领域已经产生较大的影响,拥有大量的潜在科学家人群,对此类会议建议优先资助。
|
会议主会场
贵州省副省长谢庆生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
贵州省环保厅副厅长姜平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科学院资环局庄绪亮处长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刘丛强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
本届会议主席冯新斌研究员与第一届汞会议
发起人Oliver Lindqvist 教授亲切交谈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郝吉明主持大会报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江桂斌
在会议开幕式上作大会主题报告
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Sheila Logan博士作大会主题报告
分会场报告
会议资助发展中国家代表与报告人亲切交流
展板报告交流现场之一
展板报告交流现场之二
会场提问
会议副主席Marc Lucotte博士在会议闭幕式上作总结报告
下一届汞污染物国际会议主办方加拿大代表在闭幕式上作宣传报告
2014年汞污染物国际会议主办方爱尔兰代表作报告
会议闭幕式
露天晚会之一
露天晚会之二
足球友谊赛之一
足球友谊赛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