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进展

矿床室第36期 “青年学术论坛” 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10-09

928日下午,矿床室第36期“青年学术论坛”在线举行,本期主题为“熔体包裹体”。围绕该主题,我室邀请了同济大学海洋学院的钱生平副研究员,德国拜罗伊特大学昌佳博士后两位青年才俊。报告人结合个人研究经历,对熔体包裹体的形成过程、样品制备、测试手段、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实例展示了该方法在岩石学及成矿系统中的应用。超过300名观众通过腾讯会议及直播等渠道在线收看了报告,会议由高剑峰研究员主持。

钱生平博士的报告题目是“熔体包裹体在岩石学中的应用”。他首先简单介绍了熔体包裹体概念、优势和实验处理步骤,然后介绍了熔体包裹体的分析方法进展,并结合近几年他在海洋岩石学的工作,详细介绍熔体包裹体在岩石学中的应用。报告提出,熔体包裹体被捕获后会出现一系列变化,需要后期通过实验或分析进行恢复,相对繁琐;由于熔体包裹体粒径小、含量低,对其进行原位分析并获得可靠成分有一定挑战性,后续还需要在分析方法上继续进行改进。随后,他介绍了国际上近年来熔体包裹体在研究地幔不均一性、复杂岩浆系统的演化过程、岩浆挥发分的来源和演化等方面的进展。最后详细介绍了近三年在印度洋和南海火山岩熔体包裹体的研究工作,凸显出熔体包裹体在示踪洋中脊玄武质岩浆多样性方面的优势,并提出一个新的机制来解释洋中脊碱性玄武质岩浆偏少的原因。另外钱博士还介绍了南海及周缘新生代岩浆活动成因与深部动力学的工作,发现并提出扩张期和扩张期后岩浆的差异及内在机制,认为区域内新生代岩浆活动与多个板块先后俯冲所引发地幔物质上涌减压熔融有密切关系。

昌佳博士的报告题目是“熔体包裹体LA-ICP-MS分析及其应用”。他首先介绍了熔体包裹体常见的捕获机制,以及在捕获过程中和捕获后可能发生的变化;并系统列举了不同寄主矿物中熔体包裹体捕获后哪些成分倾向于接受改造。报告简明扼要地强调了熔体包裹体研究的必要性,在岩浆分异过程、熔体与其他相之间的元素分配、熔体初始挥发分及金属含量等方面的研究中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报告列举了熔体包裹体常见的分析仪器及方法,并详细地介绍了LA-ICP-MS分析的优势和劣势,还对熔体包裹体成分的计算原理、内标选取策略及校正步骤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最后,昌博士结合个人详实的案例研究,系统展示了应用熔体包裹体研究手段,在斑岩铜岩浆系统、脉状金成矿系统等领域,如何深入了解CuAu等成矿金属及挥发分(ClS等)的含量变化,以及它们在矿物熔体间的元素分配、岩浆结晶的物化条件(P-T-fO2)等成矿过程的重要信息。

本次报告主题聚焦,内容丰富,讨论热烈,与会人员就相关分析技术、科学问题等,与报告主讲人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促进了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取得很好效果。

                                                               
                                                                                       (矿床室齐有强 供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