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科技日报】中科院科研更多瞄准战略性目标

发布时间:2011-02-14

本报记者 李大庆

在日前结束的中科院2011年度工作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向与会的200多位研究所一级领导提出要求,加快组织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下称先导专项),形成重大创新突破和集群优势。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中科院的有关领导。

先导专项力争三个“突破”

“根据国务院的要求,中科院经过精心策划、组织数百名科技与管理专家多次研讨、论证,提出了第一批8个先导专项。先导专项定位于解决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是面向未来的重要战略安排。”中科院秘书长邓麦村告诉记者,通过组织实施先导专项,中科院致力于突破带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革命的前沿科学问题;突破提高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促进技术变革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发展,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取得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占据未来科学技术制高点并形成集群优势。

先导专项分为前瞻战略科技专项(A类先导专项)和基础与交叉前沿方向布局(B类先导专项)两类。目前作为B类先导专项的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已经正式成立,作为A类先导专项的未来先进核裂变能、空间科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4个先导专项已正式立项,A类先导专项中的面向感知中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深部资源探测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3个专项已预启动。

瞄准未来20—30年的战略需求

先导专项都是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影响的项目。以“空间科学项目”为例,据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吴季研究员介绍,空间科学是促进航天技术创新、拓展空间应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和平利用空间、提升大国地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领域。每一项空间科学任务的完成都必须实现新的设计和技术创新,因此对航天技术具有全面的、显著的牵引和带动作用。

其他先导专项也是如此。“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项目”将帮助人类实现修复创伤和病理组织、治愈终末期疾病的梦想,从而解决药物和手术治疗所不能满足的临床医学的巨大需求;“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项目立足于第四代核反应堆的研究,重点解决核燃料的稳定供给和核废料的安全处置等世界核科学界的重大难题;“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项目将重点回答: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多少?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有多大的固碳潜力和速率?在温室气体减排的“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检核)问题上我们如何应对?如何认识气候变暖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敏感性?如何认识气候变暖对生态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发展战略和政策是什么?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解释说,先导专项都是瞄准未来20年甚至30年的战略需求。“比如,在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项目中,我们把钍基熔盐堆作为研究方向,希望通过10年、20年、30年的长时间攻关,研究成功新的裂变堆型。到那时,我们会让企业来扮演主角,建设新的钍的堆型。”

让数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交叉融合

在已经启动的先导项目中,成立“中科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是目前唯一的一个B类项目。13年前,中科院在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之初,就曾将当时的4个与数学有关的研究所整合为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以推动数学各分支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而对于这次成立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路甬祥告诉记者,这次是为了推动数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交叉融合,“高能物理研究中所获取的大量数据,要进行处理分析,天文观测中的大量数据要进行处理分析,没有数学工具的帮助是不可能完成的。在长江上建坝要有先进的数学方法来分析,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也可以通过已有的数据利用系统的数学方法对未来进行预测预估”。

已经启动或预启动的8个先导专项都是需要多学科交叉才能完成的“大”项目。据介绍,中科院将通过实施先导专项,在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的同时,带动全院的结构和布局调整,提高创新能力。(本报北京2月13日电)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1-02/14/content_274467.htm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