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科学时报】22个学科呈四大特点与趋势

发布时间:2011-04-08
本报北京4月7日讯(记者潘希)“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将在2014年首飞,自主研制的第一架大型民用直升机AC313首飞成功;第三代核电AP1000核岛锻件全部研制成功;建成纳米材料绿色印刷制版技术中试线;成功研制出单价、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打破了跨国公司垄断……”4月7日,中国科协举行2011年学术建设发布会,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介绍了共涉及22个学科领域的多项研究成果。
 
2010年,中国科协继续组织中国化学会等全国学会,分别对化学、心理学、机械工程、农业工程、航空科学技术、兵器科学技术、食品科学技术等22个学科的发展状况开展分析研究,总结近年来我国在这些学科领域的主要成果和发展趋势。
 
白春礼介绍说,学科的创立、成长和发展,是科学技术体系化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化学等22个学科的综合分析,目前学科发展显现出四大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近年来,各相关学科更加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研究攻关,在航空、航天、兵器和能源等战略性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相应产业快速发展,相关学科水平稳步提高。
 
例如,大型飞机和直升机研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炮射末敏弹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使我国成为少数几个能自主研发先进末敏弹的国家;基本掌握600吨级大型钢锭制造技术和锻造过程材料组织控制技术,核电等高端大锻件实现国产化,自由锻液压机的等级和数量步入世界前列;实现100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成套装备设计、制造技术的完全国产化和批量供货;世界首创万吨级“煤制乙二醇”工业化示范装置研制成功等。
 
这些具有独创特色的高水平科技进展,为我国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是科技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的突出范例。
 
二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各相关学科更加注重将科技创新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例如,提出棉铃虫对转Bt抗虫棉的抗性预防性治理技术,累计增收节支上百亿元;筛选出一批抗旱节水新材料和新品种,形成了农业节水设备与制剂生产企业群,每年实现经济效益达20亿元以上;形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麦草清洁制浆及其废液资源化利用集成技术体系,为节约资源、降低污染物排放作出贡献等。
 
三是完善基础研究体系,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基础研究是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相关学科更加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在一些基础前沿领域实现重点突破,解决了一批关键科学问题,基础研究体系不断完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向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
 
四是着眼科技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科技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改善民生。各相关学科中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白春礼表示,22个学科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重大成果,攻克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正在加快,新的学科增长点不断涌现,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了解,从2006年到2010年,中国科协先后开展了85个相关学科的发展研究,以此来总结我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探索学科发展规律,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5年来,先后有近万名专家学者参与了学科发展研究,目前已出版系列学科发展报告126卷,综合报告5卷,总发行约27万册。
 
 
本篇文章来源于《科学时报》 (2011-04-08 A1 要闻)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