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申俊辉 记者刘志强)日前,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6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汇聚贵州铜仁,就当地丰富的不溶性含钾岩石资源的综合研发利用展开研讨。这一主题为“溶钾技术、综合利用、产业化开发”的不溶性含钾岩石资源研发利用高峰论坛,由贵州省科技厅与铜仁地区行署联合举办。
据勘查,铜仁地区境内北起松桃南至万山,在长约80公里,宽约20公里范围内分布有大量钾岩矿层,面积约100平方千米,厚度约38—50米,其中以万山特区最为富集。万山特区露天钾矿探明储量为6—10亿吨,远景储量约50亿吨,平均矿石品位(K2O)达8.9%,最高达9.9%。
作为农作物必不可少的“氮、磷、钾”三大元素之一,钾对促进作物光合作用,增强农作物抗寒抗旱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钾在自然界有可溶性和不溶性两种存在形式,可溶性钾资源在我国储量较少,但有大量的不溶性含钾岩石资源分布,地质储量约达上百亿吨。我国土壤普遍存在缺钾情况,是钾肥消费大国。由于我国可溶性钾资源较少,不溶性钾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尚未产业化,钾肥消费大量依赖进口。而进口钾肥价格昂贵,广大农民难以承受,导致我国农业生产钾肥施用量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作物的增产增收。因此,国家把钾肥紧缺列入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性问题,组织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展开攻关研究。
论坛期间,中国地质大学马鸿文教授提出,将不溶性含钾岩石与纯碱或烧碱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经过球磨工艺,并在750℃至850℃中温下烧结,然后98℃水热提取,可实现矿物基销酸钾制取目的,矿物中的硅、铝可制成不同规格的氧化铝和无机硅化合物等产品。山东科技大学薛彦辉教授提出,90℃至150℃低温下利用硫酸与氟硅酸混合助剂催化可分解钾长石。中科院地化所连宾教授就微生物对低品位含钾岩石的转化作用情况作了介绍,指出某些能分解钾的微生物(如胶质芽孢杆菌),可以使含钾岩石中的不溶性钾转化为植物可直接吸收利用的可溶性钾。由微生物活化含钾岩石制得的微生物肥料,不仅可以为植物提供丰富的钾元素营养,同时还可以活化土壤中的不溶性钾,改善植物根系生长环境。
据介绍,已有贵州远盛钾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万山,他们采用山东科技大学低温催化法生产工艺制取钾肥。目前公司正抓紧安装调试生产设备,预计一期项目建成后,将年产硫酸铵钾2万吨、白炭黑1.4万吨、氢氧化铝0.5万吨,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而成立于2009年的江口县兴隆有机肥业有限公司,正尝试采用贵州大学高级工程师崔克昌等人的细菌酶化含钾岩石制取酵钾肥及配置有机—无机复混肥工艺,制取含钾肥料。
(科技日报)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1-04/11/content_293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