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今天(10日)在京举行。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发布了我国空间科学等23个学科近年发展状况、未来趋势。他表示,这些学科的发展呈现出四大趋势和特点:交叉融合是学科发展的历史必然,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原始动力,强化基础研究是学科发展的战略关键,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发展的智力支撑。
交叉融合是学科发展的历史必然。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愈来愈趋向综合化、复杂化,多学科的联合攻关、跨学科的融合创新成为解决重大科技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学科与学科之间、科学与技术之间、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成为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本次发布的23个学科的进展情况看,许多重大科技新突破均源自于学科之间的综合交叉融合。例如,空间科学涉及到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气象学、大气科学、材料科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探测获得重要科技成果、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这些成果无一不是基于涉及空间天文学、空间物理学、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科学、遥感研究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得益于众多学科的综合进步。
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原始动力。重大科技研发成果可以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国计民生发挥重要支撑作用;而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强烈需求,又对科技与学科的发展形成强大的推动力量。瞄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重视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产业进步的结合,有助于找准和凝练重大科技课题,在解决诸如国家安全、能源资源、农业生产、医药健康、环境生态、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各学科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以此切实促进学科的快速发展。
例如,作物学领域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在作物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粮食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八连增”、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5.7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
强化基础研究是学科发展的战略关键。加强基础研究对于提升各学科的原始创新能力和长远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相关学科基础研究的重要进展对学科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基因组学是进行生物遗传、生理、进化及病理等研究的重要基础。我国在黄瓜、白菜、马铃薯等蔬菜作物,人参、金蝉花等珍稀中药材,鹅、朱鹮、鲤鱼、石斑鱼等动物全基因组测序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在园艺学领域,绘制了这些作物的全基因组精细图谱,将全基因组编码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解决了葫芦科植物染色体进化的难题,揭示了马铃薯自交衰退的基因组学基础,发现了薯块生长发育和抗性重要基因。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发展的智力支撑。把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优化创新人才的培养体制和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造就高水平、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团队,能够为学科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
例如,空间科学领域众多突破性的科学成就都与创新人才团队密切相关。“双星与星簇计划” 通过对地球空间形成“六点”探测,获得了多空间层次、多时空尺度的科学数据,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与此相应,空间物理学研究团队因此荣获国际宇航科学院“2010年度杰出团队成就奖”,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
针对未来学科发展,李静海提出三点思考:要重视超前研究学科发展演化规律;要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对知识体系深入分析以推进学科变革。
《科技日报》(2012-04-11 三版 记者 刘莉)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stdaily/content/2012-04/11/content_4547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