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中国科学报】百余两院院士共烹学术盛宴

发布时间:2012-06-15
本报北京6月14日讯(记者潘希、李晨)今天,第三届中科院学部学术年会在京西宾馆举行;同日,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在友谊宾馆举行各学部学术活动。两院一百余位院士登台作学术报告。
 
在第三届中科院学部学术年会上,4位院士作综合性大会报告,65位院士作专题性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等出席了报告会。
 
据了解,第三届中科院学部学术年会是第十六次院士大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综合性主题报告会和专题性报告会两个部分。综合性报告会的选题结合了社会广泛关注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学科发展前沿。专题报告会则更侧重中青年专家,特别是新当选院士,重点阐述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学术前沿的重要发展。
 
费维扬、蒲慕明、徐建中、欧阳自远4位院士,分别作了题为《关于发展低碳技术的几点思考》《大脑的可塑性》《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和科学问题的一些分析》《中国月球探测的初步成果与太阳系探测的初步设想》的学术报告。
 
费维扬院士在报告中说,低碳发展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至今尚无通过“低碳”模式实现快速工业化和大规模城市化的实例。
 
蒲慕明院士在报告中提到,20世纪现代生物学的高速进展,使我们对大脑在分子及细胞层面的了解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各种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和功能,都已十分清楚。同时对大脑的功能,如感觉信息处理、学习记忆和认知机制、感觉与运动系统的调控等也开始有所理解。在这些进展中,最关键的一面就是对大脑可塑性的理解,因为可塑性是所有大脑高等功能的基础。
 
徐建中院士的报告中系统描述了航空发动机的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述了我国以吴仲华院士、师昌绪院士以及中航工业公司的杰出代表吴大观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科学家的重要贡献。他认为,航空发动机技术作为军、民用飞机的主要动力,在国防安全、空中运输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作为高科技尖端技术对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欧阳自远院士在报告中提到,月球探测一般可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与建设月球基地三阶段,月球探测作为人类深空探测的前哨站,对于推动高新技术创新发展、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这些报告从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健康角度,结合有关科学研究成果,以翔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表达了院士们的思路和建议。
 
此外,在中国工程院举行的各学部学术活动中,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有7位院士介绍了自己在生物炼制技术、资源利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其中,李言荣院士做了题为《集成电子薄膜材料研究进展》的报告。他认为,目前我国半导体材料在现有的核高基专项中有了部分的支持,虽然力度还不够,但是量大面广的电子功能材料的研发更为分散。建议国家应当加强对整个电子材料研发的支持力度,使其作为新材料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有7位院士作报告,内容涵盖水环境恢复与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汶川地震工程破坏与对策、水下隧道设计施工技术、测绘工程学科发展等方面。其中,周福霖院士做了题为《工程结构抗震、隔震、减震控制技术的应用发展和思考》的报告。他认为,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可以减轻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害。比如结构隔震减震技术,投资增加不多,但能明显提高结构抗震安全性,将成为40年来地震工程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7位院士就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和对策,塑料加工技术与装备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了报告。其中,王如松院士的报告题为《城市复合生态与系统生态工程》。他指出,生态风险的焦点在城市。城市生态健康问题的根源是人、物、事三者的代谢失衡、系统无序和管理失调。其中最关键的是管理破碎,如环境与经济脱节、生产与消费分离、体制条块分割、认知支离破碎、科学还原论主导、决策就事论事。段宁院士做了题为《从电解锰行业演变看清洁生产和结构调整》的报告。段宁指出,我国电解锰生产能力已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在原料来源、工艺路线、过程控制以及行业结构等方面仍然存有问题。尽管目前存在产能过剩以及价格低走的问题,但段宁认为,解决当前问题仍需扩大产业生产。但这种生产应是建立在技术创新、清洁生产以及污染防控水平不断提升上的扩大。
 
中国工程院其他六个学部也分别举行了各自的学术活动。
 
《中国科学报》 (2012-06-15 A1 要闻 记者潘希、李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