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重庆晚报】“中国寿乡”江津聘中科院地化所作“体检”

发布时间:2012-11-27

今年6月,江津成功加冕“中国长寿之乡”桂冠,专家们在解读江津长寿的奥秘时,一致认为江津土壤富含硒是长寿的重要因素。如何利用这一优势打造“长寿”产业?江津一直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

  昨日,江津区与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聘请权威机构为江津做一次全面“体检”,最终将提供一份《江津区富硒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对策》,为江津做好“富硒”产业发展规划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

  重庆晚报记者 姜莹 见习记者 张真瑜/文

  江津区委宣传部/供图

  检测7500个样本

  制作完备数据库

  重庆晚报记者从签约仪式上了解到,按照合作协议,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将按照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测定土壤、水体以及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中硒的含量,普查范围覆盖全区3200平方公里,其中以南部山区、大娄山脉、缙云山脉、燕尾山脉为重点。

  中科院地化所副所长陈敬安介绍,在整个普查中,样品总数量为7500个,其中土壤样品4000个、水体样品600个、农产品2350个、畜产品350个、水产品200个,并抽查测定200个土壤样品中生物有效态硒含量。同时,还将分析硒在土壤、水体以及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中含量分布特征,分析1000个重点样品(土壤、水体以及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中锌、钼等多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

  普查结果将提供建立区级和镇街级富硒(锌、钼)资源的GIS数据库以及地球化学分布图。最后根据分析调查的结果,编写《重庆市江津区富硒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对策》研究报告。

  据江津区农委主任罗邦林介绍,此次普查是在此前抽样检测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详查,整个检测工作将在明年8月完成,为科学规划发展富硒产业提供客观详实的数据支持。

  政府3000万财政支持

  做强“长寿”大产业

  在做好全面的硒“体检”的同时,江津区也同步开始布局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大力发展富硒特色效益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江津区副区长肖文军介绍,区级财政从2013年起连续3年每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富硒农业产业发展建设。预计到2016年,建成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个、深加工园区1个、富硒生态农业点20个,培育骨干龙头企业10家、富硒农产品特色品牌10个,产值达到10亿元。

  为加快富硒产业基地建设,江津区将重点发展富硒大米、反季节富硒蔬菜、富硒水果、富硒花椒、富硒畜禽、富硒茶叶、富硒中药材、富硒水产、富硒食用菌、富硒竹笋等10个产业。建设富硒蔬菜基地5万亩、富硒水果基地8万亩、富硒花椒基地3万亩、富硒茶叶基地2万亩、富硒水产基地2万亩、富硒食用菌10万袋、富硒笋竹4.5万亩等。

  为拓展富硒产业,江津区还将依托白沙工业园创立富硒农产品加工区,在南部山区各镇布局富硒农产品初加工基地。还将依托双福国际农产品交易市场、四面山旅游市场,设立富硒农产品专营店。

  “届时,我们将走出一条具有江津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彻底帮助南部山区脱贫致富。”肖文军说。

  “富硒”金招牌

  带来“金”效应

  虽然全面的普查还在进行当中,但是“富硒”和“长寿”的金字招牌,已经切切实实为江津带来了“金”色效应。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不少企业已经开始有意识的打造“富硒”品牌。

  据了解,在今年10月13日举行的首届四面山富硒猕猴桃节开幕式上,重庆绿茵农业有限公司与重庆恒河果业现场签约,以每斤15元的价格,达成300吨富硒猕猴桃的销售协议。在这些猕猴桃的外包装上,都印有相同的LOGO———四面山标志,彰显了他们独具“富硒”的身份。

  另外,在江津区的柏林镇华盖村和东胜村,成立了华盖山富硒米协会,首批会员已达120户,协会将为大家提供生产物资、技术培训和市场销售等“一条龙”服务。目前,协会正在申请注册“富硒米”商标标识,如果一切顺利,他们明年就将有自己的品牌,届时富硒米的售价也将提高50%以上。

 

本篇文章来源于 重庆晚报(2012-11-27 第006版)

原文链接:http://www.cqwb.com.cn/cqwb/html/2012-11/27/content_334646.htm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