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科技日报】一周国际科技要闻(2月15日—2月24日)

发布时间:2013-02-25

本周焦点

“天外来星”可能造成的危害

2月15日,一颗陨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上空留下了轨迹,尽管陨石并没直接砸到人,但冲击波震碎了无数玻璃窗。这场“天外来星”的突袭导致约1200人受伤,近3000座建筑物受损。它引发了一次与核爆炸相当的巨大冲击,但对于太空岩石来讲,这颗陨星居然还算太小,以至于预警网络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而使此事件更为人瞩目的是,在16小时之后,小行星2012 DA14正“按预定计划”飞掠地球,尽管二者仅是在时间上非常接近,实际并不存在关联性,这两起事件还是引发了人们对“天外来星”可能造成危害的强烈担忧。据欧空局发言人称,地外天体袭击地球无疑属“全球挑战”,只有各国协力才能获得解决方案。目前已有数十个国家对建立一个更牢靠精准的小行星及地外天体搜索网表达了热情。

一周之“首”

世界首只具备触感的仿生手将进行人体移植

一直以来,不管义肢如何雅观逼真,仍然是毫无“生命”感的替代品。但如今,世界上首只具备真实触感的仿生手即将被移植到截肢病人身上。负责研制仿生手与人体连接端部分的是瑞士洛桑联邦高等理工学校,该发明是世界上第一款能够实时传递抓握时触感的义肢,不仅可以让患者感觉到手部的触感,而且还可以做出抓取东西的动作。没有手,却有手的触觉,这并非不可思议,因为从根本上,触觉依赖于大脑,而不是别的器官。而该技术则能够带来一场义肢技术的革命。

一周技术刷新

铁基催化剂可降低燃料电池成本

当前燃料电池采用铂作为催化剂,其缺点是价格要比铁超出1000倍。而美国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首次采用较为便宜的金属,如将镍和铁作为催化剂来快速、高效分裂氢气发电。实验证明,其能使燃料电池的成本大大降低,且快速分割氢达到每秒两个分子,接近商业催化剂的效率。

不含任何重金属的彩色高效硅基发光二极管

硅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不适合发光二极管的制造,然而这在纳米尺度却并非正确。现在来自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科研人员借助硅纳米晶体,成功制造出了高效的硅基发光二极管(SiLEDs),其不含重金属,却能够发射出多种颜色的光,且制成的硅基发光二极管具有令人惊讶的长期稳定性,这在此前从未实现过。

3D打印人造耳可媲美真耳

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威尔·康奈尔医学院人员合作,利用三维(3D)打印技术和高密度胶原蛋白凝胶造出一种新型人工耳,凝胶其中含有能生成软骨的牛耳细胞。从而无论在外观还是功能上,该耳均可与真耳相媲美。这种新型生物工程替代耳可作为整形外科手术的一种方案,帮助天生小耳畸形患儿和那些因其他原因失去部分或全部耳廓的人。

新加坡用激光将硫化镉纳米带温度从零上20摄氏度降低到零下20摄氏度

激光制冷半导体研究日前获突破性进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熊启华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用波长为514纳米的绿色激光成功将硫化镉纳米带温度从零上20摄氏度降低到零下20摄氏度。首次证明利用激光可使半导体的温度从室温冷却到这种程度。这一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有望在电子和光电子器件上直接实现集成全固态、紧凑、无振动、无冷却剂的光学制冷器,相关元件可应用于航天器高灵敏探测器、红外夜视仪和电脑芯片等。

前沿探索

古牙细菌记录人类健康状况进化史

一个由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等单位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经过17年对古人类牙石中保留的细菌DNA的研究,从进化角度揭示了饮食变化对人类健康状况造成的影响,证明现代人口腔细菌多样性锐减致使口腔疾病不断。此次研究在时间上从石器时代到后工业时代,跨越7500年历史,目前正在进行人种上的范围拓展。

美计划耗时10年绘制脑活动全图

奥巴马政府即将出台一项探索人类大脑工作机制、绘制脑活动全图的研究计划。这一名为“脑活动绘图”的计划预计最早于3月份公布,参与者包括数家重量级研究机构和团队,他们将共同推进对人类大脑近千亿神经细胞的理解,加深对感知、行为以及意识的研究。该计划将耗时10年、投资数十亿美元,据称可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媲美。

小鼠读脑仪在美研制成功

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发出一种系统,可以实时观察活鼠大脑活动情况。其利用基因疗法令老鼠神经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随后在鼠脑负责空间和情景记忆的海马体上方植入一个微型显微镜,在电脑屏幕上显示老鼠大脑活动的实时视频。该系统将成为临床前研究评估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对诸如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治疗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年到30年内可实现机器人到太空采稀土

科学家正打算到地球之外搜寻新的稀土供应,例如到月球和小行星上采矿就因利润丰厚而极具前景。日前,聚集在悉尼召开“地球之外矿业论坛”的高科技公司和研究人员称,几十年内,派送采矿机器人到月球和小行星上采挖珍贵的稀土矿将有望成为现实。但目前对于空间钻探的法律规定和技术的复杂性还未能彻底解决。

“最”案现场

太空最昂贵的实验仪器——阿尔法磁谱仪取得阶段性突破

放置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AMS)立功了。这是一台造价20多亿美元、重达7吨的昂贵仪器,其一个重要任务,是验证暗物质到底由什么粒子组成。2月20日,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丁肇中发布消息称,AMS首批数据的分析报告将在几周内发表。根据普遍预期,该阶段性成果或无法确证暗物质的构成,但将十分有助于理解暗物质的构成。

奇观轶闻

“纸糊的”太阳能电池问世

形容一种东西不耐用、不结实时,人们常说它“像纸糊的”。但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却以木浆中的植物纤维为原料,通过压缩加工,成功研发出厚度仅有15纳米的透明材料,并以此为基板,将光电转换有机材料和配线用压力嵌入,从而制成纸质太阳能电池。这种“纸糊的”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只有3%,但胜在环保、廉价且超薄可弯曲,将来可能大有用武之地。

100英镑搞定自动驾驶汽车?

英国牛津大学研发出了一种全新自动驾驶汽车,并称15年内将技术普及至主流汽车产品上,而他们正在努力的目标是:成本不到100英镑!这款全新自动驾驶汽车不仅精确性明显提高、具备记忆能力且造价低廉,奇妙的是还可使用一台苹果公司的iPad进行控制。目前该原型车5000英镑的造价已经远远低于其他研发中的同类技术。

地球直径6倍的太阳黑子在48小时内形成

当太阳表面的磁场出现重新排列和调整时,就会出现“太阳黑子”这种情况。据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一个直径至少是地球6倍的巨大太阳黑子已经在48小时内形成,该太阳黑子周围更明亮的区域,即半影区的磁场方向与中心暗区的磁场方向正好相反,而这种不稳定的结构有可能会导致太阳上辐射爆发,即太阳耀斑,从而对我们的无线电通讯产生干扰。(本栏目主持人张梦然)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日报》 2013-02-25 (二版)|(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stdaily/content/2013-02/25/content_575637.htm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