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闻进行到底
由中国科协组织评选的2012年度中国十大科普事件近日在北京揭晓。为此,记者采访相关专家进行解读。
“评选活动反映了我国去年一些重大科普事件,‘世界末日’这一条评的最好,我还关注‘PM2.5’‘黄金大米’‘北京暴雨’等民生热点事件。”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参加2012年度十大科普事件终评的欧阳自远院士直呼:“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民生话题,以及重大科学争论的问题再多点就好了。”
在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看来,民生话题受瞩目、关注重点人群、科学家勇担科学传播重任等则成为本次评选的亮点。
———— 民生话题备受瞩目 ———— 科普工作者应竭尽全力
“PM2.5被写入‘国标’,大气环境质量广受瞩目”“《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发布,力促科普工作开展”“北京暴雨险情和悲剧震撼社会,应急科普教育成焦点话题”“‘黄金大米’事件引发科研伦理讨论,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关注”……
十大科普事件中这些牵动百姓神经的热点事件,同样是欧阳自远和任福君关注的焦点。这些事件体现了针对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开展科学传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如何通过积极的措施和有效应对,避免这些负面事件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并以此为契机促进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的发展。
“和民生息息相关的科普事件,应该成为科普传播的重点。”欧阳自远直言,在这些亟需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领域,科普工作者当竭尽全力。
“白酒塑化剂”“速成鸡”“垃圾菜”“新型地沟油”……去年初以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持续引发公众关注和焦虑,食品安全科普更受政府重视。2012年6月16日,中国科协与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共同发布《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明确了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的基本知识点和宣传内容范围,全国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竞赛启动,掀起了新一轮全国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热潮。同年9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时强调指出,要广泛普及食品与健康相关知识,推动全社会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坚决遏制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消费安全感和满意度。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城区和近郊出现内涝灾情。据统计,数十人遇难身亡,损失超百亿元。“政府应该大力解决民生问题,科普机构更要面向重大科学问题和民生问题有组织地主动出击。”欧阳自远坦率地说,“现在很多科普机构对此不敏感,做的还不够。”科学团体和科研机构完全有能力抓住社会热点进行科普传播,比如举行科普报告,出科普文章,与媒体联动等。
———— 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 关注青少年和农村科普建设
“关注重点人群尤其是未成年人和针对农村的科普设施建设,成为本次评选的一大亮点。”任福君说,比如“高校科学营”试点活动和“农村中学科技馆”大型公益项目的相继启动。
2012年7月,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主办的2012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试点活动启动。各地暑期“高校科学营”活动陆续开展,全国大约5000名高中学生聆听院士、专家的科普报告,参观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参加主题科技实践活动,与在校大学生开展面对面的科技交流。这是一次以大联合、大协作方式支持高校开展公益性科普活动的有益尝试,有助于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科学普及和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方面的社会服务职能,对于促进高校与普通高中合作,创新科普活动形式,促进青年科技后备人才成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012年8月26日,“农村中学科技馆”大型公益项目捐赠签约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计划在2015年“十二五”时期末,在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建设1000所农村中学科技馆,以此提升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科学素质,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农村中学科技馆必将同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一道,进一步丰富我国科普设施资源,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发挥重要作用。”任福君如是评价。
———— 科普写入国家文件 ———— 中央高度重视科普工作
PM2.5被写入“国标”,《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发布,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首次纳入国家科技发展指标……
“这3个事件入围十大科普事件,表明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以PM2.5为例,任福君说, 2011年10月北京出现重度污染现象,PM2.5这个加重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就开始进入中国公众的视线,环境质量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2012年2月2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写入“国标”,纳入各省市强制监测空气质量范畴。同年3月5日, PM2.5概念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
2012年9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同年11月8日至14日,党的十八大在京召开,十八大报告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部分明确提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及其发展目标被写入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有利调动了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在任福君看来,全社会已形成共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不仅与个人的全面发展相关,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乃至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 科学普及任重道远 ———— 期待更多科学家的声音
10年来,“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先后举办了近千场报告活动,开拓了高级专家服务社会的新渠道和新形式,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科学与中国”活动十年辉煌,科学家勇担科学传播重任入选十大科普事件。
“这证明了科学家参与科普活动的成效显著,社会也召唤更多科学家能积极投身科普。”任福君坦言,“科学与中国”开辟了院士做科普的工作格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顶尖科学家和院士踊跃参加科普活动,积极承担科普责任。
平均每年要做50次科普报告,把科普当成科学任务之外的使命和责任,欧阳自远觉得并未占用自己很多时间。此次评选中,欧阳自远对“‘世界末日’谣言不攻自破,弘扬科学精神任重道远”这一事件最感兴趣。
2012年12月上旬,四川多地出现市民在超市疯狂抢购蜡烛和火柴,造成这两种商品相继脱销。此事缘于民间疯传的一则流言:2012年12月21日,地球将会有连续3天的黑夜。对此,天文专家迅速澄清,称从科学常识判断,地球不可能出现多日连续黑夜的情况。12月22日,太阳照常升起,天没有“崩”,地没有“裂”,洪水没有“滔天”,在世界范围内传扬已久的“2012世界末日”谣言不攻自破。
值得关注的是,早在两年前,针对甚嚣尘上的“玛雅人预言太阳纪结束地球毁灭”等谣言,国内外许多权威科学机构都已多次辟谣、反复说明。一些人之所以仍对“末日预言”深信不疑,体现了他们还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和起码的理性判断。
“我研究过‘末日论’且有着充分的科学依据证明其荒谬,去年就‘世界末日’做了十五六场报告,今年又针对‘俄罗斯陨石’做了五六场报告,用我了解的知识告诉人们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欧阳自远直言,对于一些伪科学,人们往往抱着“宁可信其有”“有备无患”的心态,这使得弘扬科学精神依然任重道远。
“对于科学的本质、影响人生观的问题,我们要多花点时间进行科学普及。”欧阳自远说:“月球已经是一个‘僵死的天体’,地球正值壮年,火星已经老态龙钟。地球是有末日的,如同人会出生、成长、衰老、死亡一样,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45亿年后,地球内部能源消耗殆尽,地球将没有火山和地震活动,也没有板块运动,僵死的地球更为宁静安全;地球表面生存的生命,将更加繁荣,生机勃勃,因为他们的繁衍是依靠太阳能而不是地球内部的能源。”
欧阳自远认为,再如最近发生的H7N9禽流感等热点事件,科普界应联合多学科专家主动出击进行科普,用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来引导全社会。
■相关链接
2012年度中国十大科普事件终评结果
(根据投票从高到低)
1.PM2.5被写入“国标”,大气环境质量广受瞩目;2.“世界末日”谣言不攻自破,弘扬科学精神任重道远;3.《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发布,力促科普工作开展;4.北京暴雨险情和悲剧震撼社会,应急科普教育成焦点话题;5.“高校科学营”试点活动启动,为高校开展公益性科普活动探路;6.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首次纳入国家科技发展指标,有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7.“科学与中国”活动十年辉煌,科学家勇担科学传播重任;8.“农村中学科技馆”公益项目启动,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9.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受追捧,航天科普掀起新一轮热潮;10.“黄金大米”事件引发科研伦理讨论,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关注。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日报》 2013-03-24 (七版)|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stdaily/content/2013-04/24/content_5967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