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湖泊内源污染物治理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0-04-01

 近20年来,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形势严峻。氮、磷营养物质的过量输入是造成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沉积物-水界面(sediment-water inferfaceSWI)的含氧状态与内源氮、磷的迁移转化和释放速率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提高SWI的溶氧水平成为控制湖泊内源营养物质释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气态纳米技术的兴起为湖泊界面增氧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新的契机。 

 近期,陈敬安研究员课题组以天然白云母矿物为基底,负载氧纳米气泡,开发了一种专门针对SWI精准增氧的新型材料(Oxygen nano-bubble modified mineralONBMM)。研究发现:1ONBMM可在毫米尺度有效提高SWI附近的溶氧水平,界面最高浓度达6.55 mg/L2ONBMM显著降低了上覆水中总磷(TP)、总氮(TN)和氨氮(NH3-N)的浓度,与对照相比,内源TPNH3-NTN输入通量分别降低了96.4%51.1%24.9%3)高分辨率观测表明,ONBMM通过提高SWI的氧含量,有效地抑制了铁结合态磷(Fe-P)的还原溶解,是其抑制内源磷释放的主要机制。4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ONBMM增强了SWI处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氨氧化细菌的脱氮作用。综上,ONBMM技术为富营养化湖泊内源氮、磷污染的原位控制提供了新的手段,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1 ONBMM的沉积物-水界面增氧和内源氮、磷污染原位控制效果 

 上述研究成果以“Oxygenation and synchronous control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lease at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using oxygen nano-bubble modified material”为标题发表在环境科学领域国际重要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0.138258 

 本研究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BNo.XDB40020300)、国家自然科学联合基金(U1612441)、国家基金面上项目(4177314541977296)和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2016]2802)等项目的资助。 

(陈敬安课题组/供稿)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地化所召开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会暨满意度测评会
5月5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召开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会暨满意度测评会。中科院昆明分院纪检组组长、分党组成员郭锐,监审处处长高峰参会指导。会议由党委书记、副所长陈敬安主持。
2023-05-05
地化所在嫦娥五号月壤中首次发现蒸发沉积成因的蓝辉铜矿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李阳研究团队通过对嫦娥五号细粒月壤进行细致的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观察,首次发现了具有蒸发沉积特征的蓝辉铜矿矿物(Cu1.8S)。该研究结果提供了月表硫化物发生气化沉积作用的直接证...
2023-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