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头条新闻
胡瑞忠等在国际刊物专题讨论华南中生代成矿作用
发布时间:2012-10-15

我所胡瑞忠研究员和香港大学周美夫教授作为客座主编,在国际矿床学权威刊物Mineralium Deposita上组织专辑,发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国内同行的9篇系列文章,专题讨论了华南陆块中生代的成矿作用。该专辑已于近期出版(Mineralium Deposita, Vol.47, No. 6)。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华南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理论体系。

华南陆块由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组成,是全球罕见的世界级多金属成矿省,以中生代钨、锡、稀土、铌、钽、铋、铀、金、汞、锑、砷、铊、铜、铁、铅、锌等多元素的大规模成矿为特征。其中,钨、锡、锑、铋的探明储量世界第一,其它矿种的储量在全国亦名列前茅。以往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其成矿背景和过程一直悬而未决。该专辑以胡瑞忠作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973项目“华南陆块陆内成矿作用:背景与过程”的部分研究成果为主,对该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背景和过程的某些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

研究表明,发生在花岗岩浆活动强烈的华夏地块及邻区的中生代大面积高温成矿作用(南岭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床、赣杭构造带铜-铅-锌-金矿床、长江中下游铜-金-钼-铁矿床)和发生在花岗岩浆活动微弱的扬子地块及邻区的大面积低温成矿作用(湘中盆地锑-金矿床、川滇黔接壤区MVT铅锌矿床、右江盆地金-汞-锑-砷-铊矿床、华南铀矿床)可能是同时进行的(图1)。这些矿床分别形成于三叠纪(印支期)、侏罗—白垩纪(燕山早期)和白垩纪(燕山晚期)三个时期。研究显示,大面积高温成矿与中生代花岗岩浆活动具有密切的时空和物质、能量交换关系;虽扬子地块西缘大面积低温成矿与花岗岩无明显的空间和物质交换关系,但与华夏地块尤其是南岭地区中生代大规模的钨锡多金属高温成矿具有一致的成矿时代,暗示它们应具有相似的动力学背景,即扬子地块西缘的大面积低温成矿过程,可能受与形成南岭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床相似的构造—岩浆事件所驱动。

 

图1 华南中生代构造格局和金属矿床形成时代

(Hu et al., Mineralium Deposita, 2012)

CDQ—川滇黔;YJB—右江盆地;XZ—湘中盆地;QH—钦杭带;NL—南岭;SCU—华南铀矿;MLYR—长江中下游

 

                                                                     (供稿 毕献武)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地化所召开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会暨满意度测评会
5月5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召开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会暨满意度测评会。中科院昆明分院纪检组组长、分党组成员郭锐,监审处处长高峰参会指导。会议由党委书记、副所长陈敬安主持。
2023-05-05
地化所在嫦娥五号月壤中首次发现蒸发沉积成因的蓝辉铜矿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李阳研究团队通过对嫦娥五号细粒月壤进行细致的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观察,首次发现了具有蒸发沉积特征的蓝辉铜矿矿物(Cu1.8S)。该研究结果提供了月表硫化物发生气化沉积作用的直接证...
2023-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