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Finlay M. Stuart教授及徐胜教授访问地化所
发布时间:2018-11-09

应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英国格拉斯哥大学SUERC研究中心Finlay M. Stuart教授及天津大学徐胜教授访问地化所,并于11月2号在矿床室三楼会议室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矿床室钟宏研究员主持,所内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Finlay M. Stuart报告题为“Cosmogenic 3He in native metals: timescales for placer deposits and survival of sediment during glaciation”。砂矿是沉积过程中,金属矿物经过重力分选、堆积形成的一类矿床。世界上50%以上的金产出于砂金矿,许多世界级砂金矿的形成时间都是未知的。Finlay M. Stuart详细介绍了以西伯利亚地区Khondyor River沉积的金属Pt碎屑颗粒为研究对象,尝试使用宇宙射线成因3He来约束大型砂金矿的成矿时间。现有的技术可以对毫克级碎屑颗粒进行宇宙成因3He分析,所有的碎屑金属颗粒中,宇宙成因的3He是最主要的。Khondyor River流域内,远离源区的砂矿床的颗粒宇宙成因3He含量最高,根据分析结果得到该地区砂矿碎屑颗粒的表面暴露年龄为0.5~6Ma。在河流搬运的过程中,碎屑颗粒一直处于基岩与沉积物之间,而宇宙成因3He仅能在地表有限的深度内形成,真实的表面暴露年龄可能是测得的表面暴露年龄的3~10倍。Finlay M. Stuart教授的研究工作对碎屑矿物/金属颗粒的相关研究有很好的潜在应用价值,如约束沉积储存时间、砂矿床的定年、研究流域侵蚀速率变化等。

徐胜报告题目为“Fukushima-derived radionuclides (14C, 129I and 137Cs) in local environments”,主要介绍了他课题组最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其中一个研究就是用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比如139I(碘129)、134Cs(铯134)和137Cs(铯137)和14C(碳14)等,利用它们的的性质和地球化学行为特点以及差别,来示踪和评估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对全球和区域环境的影响。比如碘和铯元素在大气和水体中的地球化学特征有差异,导致它们的迁移和扩散行为也不同。徐胜系统分析和解释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另外,徐胜研究员还系统分析了碳14在福岛附近树木年轮中的含量和分布,为示踪和评估区域环境的影响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报告会现场气氛活跃,与会老师和同学与Finlay M. Stuart教授和徐胜教授就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了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Finlay M. Stuart作报告 

 

徐胜作报告 

(矿床室 彭科强 朱丹 供稿)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地化所召开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会暨满意度测评会
5月5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召开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会暨满意度测评会。中科院昆明分院纪检组组长、分党组成员郭锐,监审处处长高峰参会指导。会议由党委书记、副所长陈敬安主持。
2023-05-05
地化所在嫦娥五号月壤中首次发现蒸发沉积成因的蓝辉铜矿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李阳研究团队通过对嫦娥五号细粒月壤进行细致的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观察,首次发现了具有蒸发沉积特征的蓝辉铜矿矿物(Cu1.8S)。该研究结果提供了月表硫化物发生气化沉积作用的直接证...
2023-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