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研究所概况 >>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发布时间:2009-09-07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球化学所)成立于196621日,由中国科学院地质所的地球化学部分和中国科学院贵阳化学所、中国科学院地质所昆明工作站等单位合并组成,是中国科学院在黔的唯一研究机构,所址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观水路46号,现有职工近300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研究员45人,副研究员71人。

   地球化学所建所以来,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建立和发展了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的学科体系,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国家和中国科学院及部(委)等重大、重点、基金、领域前沿、重要方向、面上项目及专项科研课题1000多项,取得了大批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地球化学所是资源、环境科学等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先后有9位院士在地球化学所工作过,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现有地球化学、矿物岩石学、矿床学、环境科学专业的博士点和硕士点,以及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培养出博士生230余人、硕士生270余人、博士后110余人;现有在读博士生130余人、硕士生120余人、在站博士后近30人。

   地球化学所以矿床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地球深部物质与流体作用地球化学、月球与行星科学为主攻方向,主要开展地球物质循环的地球化学过程及其与矿产资源的形成分布规律与模式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的内在联系以及与空间探测有关的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

矿床地球化学: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针对我国独特的地质背景,主要研究成矿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活化、迁移和富集形成矿床的过程,揭示在各种地球动力学条件下化学元素富集形成矿床的规律,创建成矿作用的新理论和矿产勘查的新方法,为矿产资源的寻找、综合利用和矿山环境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地球化学:通过对流域物质水文地球化学循环、西南碳酸盐地区石漠化作用过程、有害元素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碳氧同位素组成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建立典型流域环境变化的评价体系以及碳酸盐地区土壤侵蚀和石漠化过程理论,阐明生命有害元素与我国疾病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我国生存环境在数百年至数万年期间的演化规律。

  地球深部物质与流体作用地球化学: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和地球化学观测研究,了解地球深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揭示地球深部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机制和在深部流体作用下元素活化、分异、迁移、沉淀的机制。为大陆动力学、地球层圈演化及相互作用以及成岩成矿理论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月球与行星科学:通过月球基础地质、月球有用元素的探测技术途径、月球样品的实验研究,建立月球科学数据库。

   地球化学所现有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深部物质与流体作用地球化学研究室、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是目前中科院少数几个拥有2个以上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所之一;管理机构有所务处、业务处、党务人事处、教育处和资产财务处;支撑机构有信息资料中心和网络管理中心;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科学时报》贵州记者站挂靠在地球化学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地化所召开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会暨满意度测评会
5月5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召开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会暨满意度测评会。中科院昆明分院纪检组组长、分党组成员郭锐,监审处处长高峰参会指导。会议由党委书记、副所长陈敬安主持。
2023-05-05
地化所在嫦娥五号月壤中首次发现蒸发沉积成因的蓝辉铜矿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李阳研究团队通过对嫦娥五号细粒月壤进行细致的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观察,首次发现了具有蒸发沉积特征的蓝辉铜矿矿物(Cu1.8S)。该研究结果提供了月表硫化物发生气化沉积作用的直接证...
2023-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