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世界新闻报:“嫦娥”铁三角欧阳自远 为探月准备45年
发布时间:2008-05-27
世界新闻报 2007-12-12     作者:李静

“绕起来了,绕起来了……”11月5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欧阳自远眼含热泪的镜头,从此定格在人们心里。在人们印象中,科学家多是理性而严谨的,但对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来说,这并不是他第一次为“嫦娥”落泪。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欧阳自远的名字似乎便预示了他的人生之路,对来自遥远天外之物的关注,让欧阳自远在40多年之后,终于亲眼看到了“嫦娥探月”。这位当初的地质学家,如何凭借自学走上航天之路?嫦娥工程的下一步又将如何进行?11月29日,欧阳自远院士在清华大学与学生们座谈后,接受了《世界新闻报》记者的专访。
自己权益要靠自己争取
11月26日,嫦娥一号卫星传回并制作完成的第一幅月面图像与公众见面,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圆满成功,也标志着嫦娥一号今后一年的科学探测活动正式开始。对于欧阳自远来说,这一天更是意义非常。
“我们看着相机的走动,一幅幅图拉伸出来。看到这个图的时候,心情异常地激动。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拍的第一张月球照片啊,是我们几十年的企盼。我们中国人终于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获得月球的数据。”从事航天工作几十年,欧阳自远已经数不清自己看过多少张月球照片,研究过多少张月球照片的质量,还从来没有一张月球照片让他如此激动与感慨。
其实,不只是首张月照的成功拍摄让欧阳自远激动,“嫦娥”的前期表现也让欧阳自远觉得,“再没有这么满意的了”,但他仍然无法感觉轻松。嫦娥一号毕竟是中国的首颗探月卫星,未来一年,它能不能走得顺顺当当?所有的仪器能不能很好地工作?欧阳自远说,对这些担心,只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把各种准备工作做好,力争出了问题能够很好地解决。
欧阳自远深知嫦娥一号的分量。多年来,他不断强调探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欧阳自远和另外一些科学家坚持认为,尽管包括月球在内的太阳系各层次天体属于全人类,但探索能力和探索成就却是单个国家独有的,“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别人不会分给你什么。就像公海属于大家共有,但如果有人有本领,到公海上打了一船鱼,他决不会分给中国人一条。月球大概也是如此。自己的权益要靠自己去争取”。
嫦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的探月之路迈出了第一步,但距离登上月球,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欧阳自远坚信,总有一天,月球上会出现中国人的脚印,“也许我的生命不允许我看到那一天,我所能做的,就是为这个目标多铺一点路!”
从研究地质到探索太空
欧阳自远的名字取自《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说,因为母亲难产,自己的出生过程非常艰难,家里的老人觉得,这个孩子来得太艰难了,似乎来自很远的地方,于是取名“自远”。
欧阳自远说,这个名字跟自己以后的人生之路很有关系。从孩提时代开始,他即对星空产生了浓厚兴趣,中学时,还参加了天文小组。虽然在报考大学时,他响应国家号召,报考了当时国家最需要的地质学专业,但对航天的痴迷并没有就此消褪。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轰动世界,也震撼了当时22岁的欧阳自远。他认识到,要更系统、全面地认识地球,就必须跳出地球,从更宏观的角度进行研究。1960年,一颗陨石坠落在中苏边境,让欧阳自远成了中国最早研究陨石的人。之后对月球、火星以及太阳系其他星星的关注,也成了欧阳自远研究地质的另一种特殊途径。很久以后,欧阳自远才发现,在俄罗斯、美国、欧空局,很多探测月球、火星的首席科学家,竟然都是他的地球科学同行。
欧阳自远利用一切机会,自学了天文学、陨石学和空间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回忆往事,他直率地说:“那有啥办法,不懂嘛,就得学。开会的时候仔细听,不懂就问专家,业余时间看相关的书籍,既然没有系统地学过,那就自己补吧。”
工程获批后小酌几杯
1994年,在长达35年的摸索积累之后,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探月构想由欧阳自远首先提出。在10年艰难的探月工程论证期,他的报告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评审,来自官员、院士、各行各业的学者……而正是由于前期广泛扎实地掌握了相关领域的知识,欧阳自远在评审中胸有成竹。他说:“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有了深厚的积累,当我们国家有这个能力的时候,我就能拿出相应的东西,我就不怕任何的评审。”
其间,包括欧阳自远在内的很多专家,除了搞研究,就是四处奔走呼吁。为了获得方方面面的理解,欧阳自远甚至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科普讲座。针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普通市民等不同人群,光演讲稿就准备了30多种,演讲的次数他早已数不清了。
2004年1月23日,正是农历大年初二,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上签字,国家正式批准了“嫦娥一号”计划的实施方案。得到消息的那一刻,成为欧阳自远这些年来最难忘的时刻。当晚,心绪难平的他和另外几位负责人小酌了几杯。
嫦娥工程立项以后,欧阳自远的日程表上再没有空闲。考虑到欧阳自远已年逾七旬,同事们没允许他通宵达旦地守在一线,他笑称这是“照顾我这老头”。但有时候,工作到深夜也无可避免。约专访时,正赶上欧阳自远最忙的时候,他却反过来安慰记者:“你放心,等我有了时间就可以接受采访。”在和欧阳自远的接触中,记者数次体会到他的这种谦虚和平易。而欧阳自远将之视为理所当然,“我有义务让公众了解情况,因为这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国家的事情,民众了解了,才会支持”。
几十年的梦想能够最终实现,我们可以理解老科学家们不止一次的热泪盈眶。欧阳自远说,自己更要感谢的,是探月工程一两万人的科研队伍,“这么多年轻人,这么艰苦奋斗的努力,太难了”。
  特写/FEATURE 得到美国的1克月球岩石
欧阳自远开始做地外研究时,还不被人关注,国家也没有拨款支持,他笑着说:“我毕竟还做了十多年的地下核实验,那个是很有钱的,可以支持我做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工作。”
欧阳自远关注月球的探测,总结、分析美苏两国的探月成果,思索他们如此探测的原因,研究月球跟地球有什么不同,科学价值何在……那些“不食人间烟火”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今天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在当初,也给欧阳自远带来了第一次与月球亲密接触的机会。
1978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问中国,代表美国总统卡特送给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一件特殊的礼物——从月球上带回的一克岩石样品。
当时研究天体岩石的科研人员非常少,而欧阳自远的陨石研究已经小有成就,这块珍贵的样品就送到了他手里。
月岩样品只有一克,以如此重量的岩石样本相赠,不要说对今天嫦娥一号的发射毫无帮助,即使在当时,这份礼物恐怕也是象征意义更大一些。就是这一克样本,也被欧阳自远分成了两份,半克做实验,另外半克放在北京天文馆,供民众参观。
链接/LINK评说 “嫦娥”铁三角
欧阳自远和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总设计师孙家栋被称为“嫦娥”铁三角。11月5日,嫦娥一号近月制动成功,和欧阳自远一起流泪拥抱的,就是这两位老科学家。提及此情此景,欧阳自远很感慨,“我觉得孙家栋是非常坚强、身经百战的,他都感动成这样,非常激动。我们都是拥抱着的”。
欧阳自远说:“我们三个人,人们称‘三个老头’,或者也说‘嫦娥’的铁三角,我们的分工非常明确。我觉得非常有幸,遇见了他们两位。”在国家支持这个大背景下,为了实现中国探月的梦想、一大批科学家的梦想,“我觉得他们两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栾恩杰1998年起担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兼国家航天局局长,据欧阳自远介绍,“嫦娥”的相关报告做好之后,栾恩杰是以“极大的热情、赤诚的爱国心”来完成这个工作,“调动千军万马,指挥整个战斗”。在欧阳自远看来,“这是一个非常有才干的指挥员”。
孙家栋是“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这位身经百战的总设计师有极高的智慧,遇到任何技术难题,都会组织强兵猛将攻关解决,让整个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欧阳自远说:“我们的资源并不充裕,我们的技术水平也不是高到了什么程度,但是最终的表现非常完美。”
也许正是经历了共同的艰难奋斗,“嫦娥”铁三角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欧阳自远说:“我们三个人配合得非常默契,三个人的友谊深厚,工作也合拍,团结一致。我们三个人是非常难得的组合。”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地化所召开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会暨满意度测评会
5月5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召开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会暨满意度测评会。中科院昆明分院纪检组组长、分党组成员郭锐,监审处处长高峰参会指导。会议由党委书记、副所长陈敬安主持。
2023-05-05
地化所在嫦娥五号月壤中首次发现蒸发沉积成因的蓝辉铜矿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李阳研究团队通过对嫦娥五号细粒月壤进行细致的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观察,首次发现了具有蒸发沉积特征的蓝辉铜矿矿物(Cu1.8S)。该研究结果提供了月表硫化物发生气化沉积作用的直接证...
2023-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