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全国基础研究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未来10年大幅调整经费资助结构,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大力提升基础研究引领社会经济发展能力
发布时间:2011-05-24
本报北京5月23日讯(记者王静)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5月23日共同在北京召开全国基础研究工作会议。这是继1989年、2000年以来召开的第3次全国性大会。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
 
据科技部基础司司长张先恩介绍,自2000年以来的10年,我国基础研究正在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首先,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大幅增长,为基础研究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经费快速增长,分别从2000年的12.84亿元、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03.7亿元、40亿元,都增加了7倍;2008年中央财政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2010年为30亿元,每个实验室每年平均经费1000万元。另外,基础研究投入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不断探索改进竞争性资助和稳定资助的比例,不断提高稳定支持的力度。
 
其次,基础研究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基础研究的长期积累和多学科的综合交叉,为我国载人航天、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各项重大工程的巨大成功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在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制造科学的前瞻性研究所取得的大批成果,推动了我国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和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的发展;能源科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深海、深地、深空的认识不断深化,为解决粮食安全、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等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奠定了重要的科学基础。
 
张先恩说,未来10年,将改进经费资助结构,加大稳定支持的力度,让科学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潜心研究;调整和完善多渠道支持基础研究的格局,逐步扭转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强度偏低的局面;倡导敢于质疑、敢于争鸣、敢于辩论的研讨风气,鼓励不同学术思想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碰撞,鼓励青年科学家敢于挑战权威。鼓励科研人员自由流动,促进学术交流、交叉和融合。改进和完善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要在科研立项管理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遴选机制,对“非共识”项目给予认真对待。
 
此外,国家将进一步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实验平台,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大力推动基础研究国际合作交流,吸引更多外国科研人员来华从事科研与交流,组织有我国特定优势的重大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力争形成以我为主的国际科技合作格局,鼓励我国基础研究机构与境外优秀研究机构开展长期稳定、实质性的合作。
 
本篇文章来源于《科学时报》 (2011-05-24 A1 要闻)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地化所召开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会暨满意度测评会
5月5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召开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会暨满意度测评会。中科院昆明分院纪检组组长、分党组成员郭锐,监审处处长高峰参会指导。会议由党委书记、副所长陈敬安主持。
2023-05-05
地化所在嫦娥五号月壤中首次发现蒸发沉积成因的蓝辉铜矿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李阳研究团队通过对嫦娥五号细粒月壤进行细致的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观察,首次发现了具有蒸发沉积特征的蓝辉铜矿矿物(Cu1.8S)。该研究结果提供了月表硫化物发生气化沉积作用的直接证...
2023-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