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吹响数字化集结号
——中科院“十一五”信息化建设显成效
发布时间:2011-08-03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中科院通过优化“互联网络、超级计算、数据应用”三大基础环境,着力推进e-Science和ARP(Academia Resource Planning)二期工程的建设,把信息化手段和科研创新、管理、教育等环节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科研信息化的逐层推进,普惠发展,初步建成了一个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的数字化中科院。
 
三大环境为数字化中科院保驾护航
 
1996年,一张集结了全国重点科研院所、科技单位以及政府部门的网络全面铺开,“中国科技网”就此诞生。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十一五”期间,中国科技网6条骨干信道已由原来的155M扩容至2.5G,国内总带宽达8Gbps,国际公共互联网出口带宽达1522M。为全院120多个研究所、50多个野外台站和100多家国家科研机构提供了开放的支撑平台。
 
在重大和突发事件当中,中国科技网提供了强有力的网络支持。2008年汶川地震,中国科技网成功搭建唐家山堰塞湖大坝及泄洪流域实时监控数据传输专网,为国家领导人通过实时画面掌握灾情,作出重要部署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生物医学研制一种新药,从研发到临床试验,通常需要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而以深腾7000为代表的超级计算机的问世则将这一时间大大缩短。据介绍,位于中科院网络信息中心的深腾7000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结点无盘启动集群系统,运算速度高达143万亿次。
 
国家天文台利用深腾7000运行多个大规模计算作业,研究暗物质作用下的宇宙星系形成过程。同时,他们还运用海量数据体绘制技术,结合深腾7000强劲的可视化资源,将神秘而悠远的宇宙演化历程呈现出来。
 
大规模的科学研究,必然产生海量的数据。“十一五”期间,中科院建成了超过6PB的海量存储和备份系统,实现了科学数据集成在线服务和可视化应用,为科学数据的存储与积累、分析与处理、共享与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作为‘十一五’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络、超级计算、数据应用三大基础环境,将为中科院提供高速、可靠的承载平台,为数字化中科院保驾护航。”中科院信息办副主任廖方宇说。
 
科研信息化重在应用推广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鸟类保护区之一,但是此前对于鸟类活动的观测却一直都在延续着最原始的方法——深入鸟类栖息地,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手握望远镜就地观测。
 
从2007年起,中科院网络中心历时三年多时间,在青藏高原3200米的极端环境下,建立起了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鸟视频监控系统,迈出了搭建e-Science平台的第一步。后来,他们进一步开发的野外数据采集PDA系统,成为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及使用全程信息化的重要一环。
 
如果说e-Science的本质是科研信息化,那ARP的本质无疑就是科研管理的信息化。
 
“十一五”期间,ARP二期工程形成了包括人力资源、综合财务、国际合作、评估评价等在内的10大应用系统,以及公共事务处理和信息管理与服务两大平台,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极大提高了决策水平。
 
西双版纳植物园远离院部,且是“一园两地”,ARP上线前院里文件迟收的现象时常出现,两地办公事务的协调很不方便。2009年12月1日ARP公文系统正式上线后,这里实现了实时接收院里的发文;可以做到随时审批、签发、异地办文,解决了两地办公的不便,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
 
2009年,中国科普博览联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等多家科研机构,组织了“日全食异地多路联合直播”活动,全球累计2亿人观看了本次直播。作为中科院网络科普的门户,中国科普博览通过图文专题、网络直播、在线访谈等形式,正在积极推动着科学信息的公众传播。
 
为了进一步增强传播影响力,“十一五”期间,中科院建成了由院主站和229个中文子站,127个英文子站组成的院网站群体系。此外,还建成了以研究生教育管理、继续教育培训和协同学习服务为主的网络化教育平台,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面向“十二五” 我们在行动
 
未来五年中国将开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部署中国经济社会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从强国向富民的三大转型,而“科技创新”无疑成为这一系列改革举措的题中之意。
 
“为适应全球信息化发展浪潮,‘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加快发展传感网、物联网等高端应用技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加快国家现代化进程。”廖方宇介绍,“这一切都有赖于高速宽带、超大规模计算和数据密集型研究等科研信息化技术的支撑。”
 
廖方宇表示,虽然我国已经在超级计算机计算速度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在核心器件尤其是应用方面还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新兴的虚拟技术和云计算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将为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据悉,未来五年,中科院将重点部署科研信息化应用推进、科技数据资源整理与共享、信息化管理与决策支持、信息化继续教育与科教融合、网络化科学传播服务等6项主要任务。并紧密结合“创新2020”发展战略的需求,以信息化推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牵引信息化,中科院信息化建设将迈出关键而坚实的一步。
 
本篇文章来源于《科学时报》 (2011-08-03 A1 要闻) 实习生 苏洋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地化所召开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会暨满意度测评会
5月5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召开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会暨满意度测评会。中科院昆明分院纪检组组长、分党组成员郭锐,监审处处长高峰参会指导。会议由党委书记、副所长陈敬安主持。
2023-05-05
地化所在嫦娥五号月壤中首次发现蒸发沉积成因的蓝辉铜矿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李阳研究团队通过对嫦娥五号细粒月壤进行细致的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观察,首次发现了具有蒸发沉积特征的蓝辉铜矿矿物(Cu1.8S)。该研究结果提供了月表硫化物发生气化沉积作用的直接证...
2023-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