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中国科学报】再现化学发展进程的宏大画卷
——《〈自然〉学科经典系列——化学的进程》编辑手记
发布时间:2012-10-19

 
《〈自然〉学科经典系列——化学的进程》,菲利普·鲍尔(Philip Ball)、朱道本、万立骏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麦克米伦出版集团、自然出版集团2011年11月出版
 
■黄小斌
 
作为2011国际化学年的献礼之作,《〈自然〉学科经典系列——化学的进程》(以下简称《化学卷》)在出版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作为《化学卷》的责任编辑,看着《化学卷》最终出版并摆在我面前,如同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不释手。
 
谈到《〈自然〉学科经典系列》丛书,就不得不提到于2009年首发的《〈自然〉百年科学经典》丛书。这套由外研社联合麦克米伦出版集团、自然出版集团推出的《〈自然〉百年科学经典》(十卷本)已经出版了前五卷,后续几卷也将陆续推出。它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英汉对照版科学主题丛书,得到了广大科研工作者、高校学生及众多科学爱好者的欢迎和赞誉,赢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有些专家和读者希望出版者能在《〈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这套宏大的《自然》论文精选集的基础上推出按学科分类的版本。为了更好地满足专家和读者的需求,为各个学科领域的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我们三家合作公司策划推出了《〈自然〉百年科学经典》的姊妹篇——按学科分类分卷出版的《〈自然〉学科经典系列》,该系列包含化学、物理、生物、天文和地球科学共五个分卷,各分卷将以自然科学各个具体学科为主线,总结并收录《自然》杂志自创刊以来,该学科及该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发展中最具影响力的近百篇经典论文。希望对这些经典文献的追踪研究能反映该学科的发展规律、体现该学科的特点,还期望能从学科交叉等方面展现该学科新的生长点和发展方向,促使各个学科的发展实现进一步的突破。
 
选篇是一大难题
 
《化学卷》作为2011国际化学年的献礼之作,于2011年年底首先出版。作为一本化学学科的中英文对照论文精选集,时间跨度如此之大(从1869年《自然》创刊之初到2010年),内容涉及如此之多(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等传统化学学科分支到生物化学、地球化学、能源化学等新兴的化学分支学科或边缘学科),都是史无前例的。
 
在这一卷的策划之初,选篇工作是一大难题。我作为《化学卷》的责任编辑,一开始心里其实也犯嘀咕,《自然》杂志作为世界顶尖的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数以万计,能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都是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如何从这么庞大的优秀论文中精选出合适的篇目并收录到《化学卷》中呢?
 
粗略来说,《〈自然〉学科经典系列》可以说是在《〈自然〉百年科学经典》的基础上按学科分类重新整理出版的系列丛书,但这不意味着前者只是后者在学科方面的简单细化。正如《〈自然〉学科经典系列——化学的进程》的英方主编菲利普·鲍尔(Philip Ball)在化学卷的序言中提到的:“本卷中大部分的选篇是来自《〈自然〉百年科学经典》丛书中的经典篇目,但在此基础上,化学卷还补充了《自然》杂志历史上与化学有关的一些重要文章并更新了《〈自然〉百年科学经典》选篇工作完成之后最近几年发表的重要研究成果。在进行本卷的选篇过程中,我们力求在具有历史意义的选篇和那些结论与当代热点课题紧密相关的选篇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
 
所以,《〈自然〉学科经典系列》和《〈自然〉百年科学经典》在选篇是有交叉重复的部分,但《〈自然〉学科经典系列》丛书是在考虑各个学科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现今学科交叉现象越来越普遍的基础上,对各个学科分卷的选篇进行了艰难的遴选和优化。《化学卷》可以说收录了《自然》杂志上发表过的化学学科方面最新、最经典的科学论文,我们希望《化学卷》所收录的选篇能够为大部分的化学从业者提供他们感兴趣并且有用的内容。
 
编校过程追求完美
 
为了达到高水平的图书出版质量,外研社组织了一大批工作在科学一线的科研人员对稿件进行翻译,并请各大高校和研究所的数百位专家对译稿进行审阅修订,之后还要经过各个专业的编辑对这些稿件进行“三校一通读一核红”等五遍深入仔细的编校工作。从主编进行选篇工作到译者进行翻译工作,从审稿专家进行审阅修订到编辑进行编辑校对工作,所有的出版编校流程都堪称严苛,力求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完美准确地翻译相应的稿件内容。
 
采用中英对照的形式,可以让读者在研读英文原稿的时候方便地找到相应的中文翻译、学习了解相关的学术词汇和科学表达习惯,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呈现方式对图书翻译质量要求非常之高,很多细节问题都要经过主编、译者、审稿专家以及编辑校对人员的反复讨论和商议才能最终确定并统一译法。
 
作为《化学卷》中方主编之一的朱道本先生是一位非常谦虚而严谨的学者,他不但就选篇工作和组织编审工作进行了指导,还亲自参与了具体稿件的审校工作。在和朱先生的沟通交流中,他严谨而认真的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记得他和另一位审稿专家于贵共同审阅了《基于共轭聚合物的发光二极管》这篇稿件的译文,听于老师说,朱先生对自己、对他的要求都极高,要求审阅译稿时,“要逐字逐句地对照着英文来审阅,审阅一遍后还要反复再研读几遍译稿,力求在最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基础上,准确流畅地表达出原文的科学内容”。
 
除了朱先生和另一位中方主编万立骏先生这样长期在科研、科学出版事业方面贡献着自身力量的学者外,我们的很多译者和审稿专家也都是在不计报酬地支持着《化学卷》的出版工作,在自身工作繁忙、科研压力繁重的情况下还坚持进行翻译和审稿工作;有些专家甚至提出,为科学出版事业贡献点力量是应该的,不要任何报酬,坚持义务参与审稿工作。这些都从某一侧面体现了出版方、主编、译者、审稿专家和编辑校对人员对丛书出版的高度责任感和追求出版质量、力求完美的主人翁精神。
 
 

本篇文章原载于 《中国科学报》 (2012-10-19 B2 生活)| 记者 黄小斌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2/10/264653.shtm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地化所召开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会暨满意度测评会
5月5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召开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会暨满意度测评会。中科院昆明分院纪检组组长、分党组成员郭锐,监审处处长高峰参会指导。会议由党委书记、副所长陈敬安主持。
2023-05-05
地化所在嫦娥五号月壤中首次发现蒸发沉积成因的蓝辉铜矿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李阳研究团队通过对嫦娥五号细粒月壤进行细致的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观察,首次发现了具有蒸发沉积特征的蓝辉铜矿矿物(Cu1.8S)。该研究结果提供了月表硫化物发生气化沉积作用的直接证...
2023-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