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科技日报】中科院为何启动机关科研管理改革?
——访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
发布时间:2013-08-08
深化科体改革

2013年7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作为国家一支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历来注重“向机制要动力”,战略定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做“推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先行者’”。自1998年启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2011年启动“创新2020”,中科院15年来“刮骨疗毒”,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改革探索,成为国际科技领域透视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窗口。

日前,经中央编制办公室批准,中科院再次对机关科研管理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新部门组建、职能与人员调整等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本次大刀阔斧改革的出发点和目标何在?就此问题,科技日报记者独家采访了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

科技日报:白院长,我们注意到,自知识创新工程实施以来,中科院对院属各研究所一级的改革较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那么这次中科院的机关科研管理改革,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对院属研究所一级单位改革的呼应?本次改革主要想解决哪方面的问题?

白春礼:习近平总书记在我院考察工作时强调,党中央对我国科技界寄予厚望。中国科学院要牢记责任,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率先”为中科院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广大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正是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几代科学院人不懈努力,顽强拼搏,勇攀高峰,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关于院机关科研管理改革,我先讲这样一件事:我院从事深海探测工作的单位,在院机关原来的部门中由高技术局归口管理。但这项工作需要多学科协同配合,虽然深潜技术属于高技术领域,海底生物多样性和新物种研究却属于生物领域,海底地质构造研究又属于资环领域,实际上涉及生物局、资环局管理的业务。我们怎么管理这样的研究机构?这就需要我们创新管理方式,打破学科壁垒,打破研究所藩篱,协调并有效集成院内研究优势,进行综合交叉集成研究。

以前我们也一直在提倡这种创新模式,但真正实行起来却面临很多困难,原因就在于科研管理上的条块分割。这次院机关科研管理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理顺机关管理部门与院属研究机构的关系,强化协同,提高效能,保障中央批准的“创新2020”规划的深入实施和各研究所“一个定位、三个重大突破、五个重点培育方向”的落实。

中科院是院所两级管理体系,研究所是一级法人,包括104个研究所、2所大学,它们和中科院学部一起,形成了以自然科学为主的完备学科体系,每个组成单元独具特色、各有优势。这是中科院发挥建制化优势、强化协同创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有利条件。但院机关的业务管理部门有的按学科设置,有的又按工作性质设置,职能交叉、条块分割现象比较严重,经费切块管理方式也带来经费分配、项目组织等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研究单元的协同合作,难以发挥跨所跨学科统筹布局、集中协同攻关、解决多学科综合性重大问题的优势。另外,把研究所按条块划分给业务局联系和管理,把经费切块分配给各业务局,必然带来经费分配、项目组织等管理权限和利益性考量上的问题。

这次改革的目的,正是按照科技创新活动的性质及其功能、特点来设置组建科研业务管理序列,以避免职能交叉、重叠,理顺工作关系,提高管理效能,并为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提供科学、高效的组织架构,更好地发挥我院建制化特点和“集团军作战”的创新优势。

科技日报:我们了解到,本次改革后,中科院机关各部门的设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归并了一些部门,也新设了一些部门,能否介绍一下,这些管理部门是如何布局的?

白春礼:此次改革后,中科院机关设立了科研业务管理和综合职能管理两个序列。其中,科研业务管理序列按照科技创新活动性质及其功能,设置前沿科学与教育局、重大科技任务局、科技促进发展局。三个业务局工作性质、管理方式不同,将建立三类不同的评价体系,其工作均覆盖全院所有科研院所和教育机构。综合职能管理序列,设置办公厅、学部工作局等10个部门。

这次还新设了中科院发展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育委员会、科学思想库建设委员会等4个委员会,统筹全院科教资源以及院士群体和科技专家智力资源,将科技创新、思想库建设、人才培养和发展战略等有机统一起来,形成相互衔接、互为支撑的系统,从宏观层面整体谋划和推进全局与长远发展。

这样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当代科技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新特征,适应中科院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三位一体”发展架构和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战略使命,推进“创新2020”跨越发展体系建设。比如,创新人才培育是中科院的重要产出之一,但一直以来,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相对独立,难以充分发挥合力。筹建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的目的之一,就是促使基础前沿研究、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有机结合,发挥综合优势,为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此外,本次改革不仅对院机关科研管理体系进行了重新布局,对各管理部门的运行机制也重新进行了规划,坚持“一件事情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优化院机关管理职能,完善科研管理组织体系、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扩大研究所和科研人员创新自主权,进一步释放和激发创新活力。

需要提到的是,本次改革后机关编制和领导岗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进一步压缩了。我要感谢机关的同志,尤其是那些不再担任领导职务和降低一个职级聘任的局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

科技日报:科研业务管理改革是否会削弱对部分学科的支持?如资源环境、生命科学等领域原设有独立的业务管理部门,改革后这些领域的科研工作和创新发展是否会受到削弱和影响?

白春礼: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打破思维定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改革后,资源环境、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和创新发展不会削弱,只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首先,这些学科领域按科技创新活动性质分别纳入相应的新部门,这些新部门在内设处室上也考虑了相关的学科门类,形成了科技创新价值链和学科领域两个维度兼顾、纵横贯通的矩阵式管理模式。为保持学科平衡协调发展,各业务部门除明确主管院领导外,还就相关的业务领域安排了协管院领导,各位主管和协管院领导与相关部门建立了日常工作协调机制。

其次,院层面成立了发展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机构,从宏观和战略把握全院的主要学科方向和重点科研布局。这样既能适应科技创新活动价值链的要求,有利于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又能在创新价值链的各个层面、各个阶段,使各学科领域得到更好更快、更加协同的创新发展。

另外,研究所本身一级法人,生命科学、资源环境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力量都在研究所,改革并不涉及研究所科研力量的消减。改革后,原来由业务局管理的方向性课题经费取消,直接按照研究所“一三五”工作布局下放到研究所。同时,院机关减少了对研究所微观事务的管理,抓大放小,强化宏观管理,把该管的事管好。这必将释放和激发研究所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使他们集中力量抓重大突破、重大项目、重大产出。而院机关的同志可以有更多精力组织和申报国家重大任务,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对研究所提供更好的服务。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日报》(2013-8-8 一版) | (本报记者 李大庆)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地化所召开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会暨满意度测评会
5月5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召开巡视整改情况通报会暨满意度测评会。中科院昆明分院纪检组组长、分党组成员郭锐,监审处处长高峰参会指导。会议由党委书记、副所长陈敬安主持。
2023-05-05
地化所在嫦娥五号月壤中首次发现蒸发沉积成因的蓝辉铜矿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李阳研究团队通过对嫦娥五号细粒月壤进行细致的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观察,首次发现了具有蒸发沉积特征的蓝辉铜矿矿物(Cu1.8S)。该研究结果提供了月表硫化物发生气化沉积作用的直接证...
2023-04-27